1
本次加息后大宗商品普涨 涨势后市能否持续?2
央行逆回购加码护航流动性平稳跨季 业界预计4月份为降准重要窗口期3
商务部、人民银行通知: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4
央行报告:坚决平抑汇率大起大落,高度重视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5
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桂惠贷”投放7287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29万户6
央行出手维稳 释放约10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 稳预期的信号意义更强7
打通经济流通大动脉 公路交通业再迎金融支持8
房地产贷款投放提速,信贷总量稳定增长获支撑9
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考量上将“以我为主”10
美联储将在未来两个月启动Taper 阿根廷出现恶性通胀 —全球宏观经济与大宗商品市场周报在全球各经济体货币政策可能转向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是否可能发生变化?基础货币是否存在缺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流动性状况如何?为促进共同富裕,人民银行会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JPMCC)国际年会上,包括摩根大通、托克、德国能源公司Uniper等多家全球100强企业高管在内的大宗商品相关公司和机构代表,围绕能源产品、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市场结构分析,防范商品衍生品市场操纵,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关联特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8月23日,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
今年以来,我国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让利实体企业成效巩固。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工作会议要求,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这不仅为金融系统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消除了市场上关于“融资成本能否再降”的疑虑。 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行,政策层不断加码,打出“组合拳”。比如,去年
8月9日,央行在《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以专栏的形势介绍了货币与通胀的关系。专栏认为,要合理看待2008年危机后和2020年疫情后两种量化宽松政策的区别。 专栏指出,2008年危机后是以增加基础货币为主的量化宽松政策,真正的货币增长有限。在现代银行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创造的直接主体是银行而非央行,央行购买国债等量化宽松并不必然带动货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