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平台三中心 持续赋能大湾区工业数字化发展
9月17日,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在广州举办。大会以“数字驱动·制造未来”为主题,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旨在驱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开端和全球工业数字化的重要节点上,中国制造业迎来加速发展期,有望弯道超车,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但实现工业强国,我国还任重而道远。一方面,我国低成本制造优势不在,低成本劳动力向发展中国家迁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兴起,加快本土传统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在两端挤压下,我国工业数字化面临更大的挑战。
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大省,广东制造业在我国工业数字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优化产业结构、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起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制造业来说迫在眉睫。在这种背景下,广东正在推动产业链价值链迈向全球中高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助力我国打造工业强国。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发展论坛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张顺茂在演讲中谈到,大湾区工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面临转型能力不够、转型阵痛期比较长、转型成本偏高三大难题。
张顺茂表示,目前大湾区制造企业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集聚在产业集群的大量中小制造企业“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的现象普遍存在。数字化转型效果体现需较长周期,存在不确定性和较高风险,提供的解决方案大多是面向特定行业的通用型解决方案,无法满足行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不敢转”;部分企业依旧依赖传统发展模式和传统路径,以传统信息化建设思维实施数字化转型,面对转型带来的高成本,望而却步;“不能转”;多数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工业数据采集和应用能力不足,缺乏清晰的数字战略人才与转型路线图,“不会转”:“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热、制造企业冷”的现象普遍存在。
正如张顺茂所说,广东工业化仍处于2.0阶段和3.0阶段之间。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处于制造业第一和第二梯队的国家相比,广东制造业还需努力赶超。实际上,在广东《十四五规划》里中就明确提到,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3%,这两个数据充分体现广东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
张顺茂认为,工业互联网探索已经进入深水区,数字化转型成为千行百业迫在眉睫,解决企业数字化“三不”难题,需要各方携手,共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平台、三中心,方能持续赋能大湾区工业数字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其核心是工业智能体,以云为基础、以AI为核心,构建的立体可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开放的智能系统。工业智能体是工业智能升级,迈向全场景智慧的参考架构,能够让工业企业更便捷,快速地进行智能升级。
三中心,则是行业Know-how中心、技术验证中心和区域运营中心。行业Know-how中心基于工业专家经验和企业共享数据,构建和沉淀工业Know-how;技术验证中心则是用于技术验证、评估和测试,孵化基于新技术的行业应用;区域运营中心主要组建IT、OT专业团队,针对工业企业的需求进行咨询、设计,给出解决方案并帮助企业将方案落地。一平台和三中心协同运营,将持续赋能大湾区工业数字化转型。
依托于一平台三中心,华为云已在括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等多地都进行实践,持续为大湾区工业数字化发展赋能。以东莞德普特为例:基于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打造的大数据项目,德普特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可视化管理。基于EPMS设备管理系统,德普特实现了多维度管理报表的有效输出,提升了管理的细度与力度。此外,华为云携手生态伙伴为德普特提供的PLM和SRM等业务系统,已经助力德普特研发数字化管理和一体化供应链采购系统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在医疗制造领域,华为云携手蘑菇物联,基于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使能广州白云山制药降低碳排放,打造可持续、绿色发展性企业,实现节能8.3%,年节电量33万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