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色市铝产业协会!

2023年中国铝行业大事记

2024-01-04 17:15:33 来源:安泰科

     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局势和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形势,2023年中国铝行业克服资源端、能源端扰动,围绕“稳增长”首要任务,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坚持高水平出口,加快推进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向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铝业强国目标持续奋进。

01  铝土矿进口再创新高,全球资源保障能力增强

     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铝土矿12977万吨,同比增长12.2%,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进口量,屡创新高。其中,自几内亚进口910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70.2%,同比增长41.7%,绝对增量2674万吨,完全弥补了印度尼西亚再次禁矿导致的供应缺口。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加大全球铝土矿资源布局,成效显著,境外权益储量达到80亿吨。中国从单纯的铝土矿贸易进口转向权益矿山开发供给,2023年进口的铝土矿中55%来自权益矿山,铝工业资源保障能力大幅增强。

02  氧化铝规模过亿,产能过剩风险进一步加剧

     继2022年国内氧化铝新增产能1000万吨/年后,2023年再增380万吨/年,产能规模过亿吨,达到10335万吨/年,其中使用进口矿产能占比55.6%。同时,国内有1140万吨/年产能在建,全部使用进口矿。按照当前电解铝建成产能4443万吨/年及非冶金级氧化铝需求测算,氧化铝产能过剩量达到1500万吨/年,过剩风险进一步加剧。

      产能过剩加剧导致氧化铝企业开工率下降,全年平均开工率为80.4%,较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按照氧化铝项目建设进度及电解铝产能“天花板”预计,2025年国内氧化铝产能过剩量超过2000万吨/年,大批低效产能将被市场淘汰;同时,赤泥对环境的累积影响进一步加重,氧化铝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03  全球首个实物交割的氧化铝期货上市,期现结合、产融互通的作用逐渐显现

     2023年6月19日,全球首个实物交割的氧化铝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截至2023年底,已有8个品牌完成注册,来自17家国内和2家国外生产企业,涉及国内氧化铝产能5485万吨/年,全国占比53%;累计交易量已超过1300万手;11月15日顺利完成首次交割。

    氧化铝期货上市以来,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期现结合、产融互通的作用正逐渐显现。一方面,氧化铝期货上市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套期保值工具;另一方面,引入了金融投资者,发挥了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作为全球第一个实物交割的氧化铝期货,不仅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氧化铝市场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也是主动构建全球氧化铝定价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

04  石墨化阴极使用比例达48%,电解铝节能降碳持续深化

     根据安泰科测算,截至2023年底国内电解槽石墨化阴极使用比例达到48%,较2022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作为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的重点领域,电解铝行业持续推进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的应用和推广,新建项目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存量项目持续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使用石墨化阴极成为重要手段之一。相比于传统石墨质阴极,石墨化阴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显著的节电效果,吨铝直流电耗降低约300~400千瓦时。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初步统计,1-11月吨铝综合交流电耗平均13321千瓦时,较2022年下降127千瓦时。预计2030年国内石墨化阴极使用率将达到100%,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水平持续提升。

05  电解铝产量保持低速增长,铝价得到强力支撑

     电解铝产能趋近天花板,加之西南地区电力供应短缺,电解铝产量增速持续放缓。2023年底电解铝产能4443万吨/年,距离产能“天花板”一步之遥,年内贵州、云南等地因电力短缺经历多轮规模化减产,涉及产能约220万吨/年;预计全年产量4166万吨,比上一年增长3.3%,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供给受限是近几年铝价保持高位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西南地区限产常态化,对阶段性价格走势起到绝对支撑。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需求增长动力不足,能源、有色、黑色等大宗商品价格均呈下跌走势。2023年SHFE三月期铝均价为18473元/吨,较上年下降6.9%,虽然价格重心有所下移,但与锌、锡、镍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两位数下跌相比,铝价抗跌性相对较强。

06 印尼华青铝业建成投产,电解铝“走出去”迈入新阶段

     2023年3月27日,首家由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的电解铝项目—印尼华青铝业有限公司25万吨/年电解铝产能在印尼苏拉威西岛青山工业园通电投产,标志着中国电解铝“走出去”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国内电解铝产能总量控制及“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中资企业加快“出海”,积极融入全球电解铝产业布局。继华青铝业之后,南山、力勤、锦江、创新等铝行业及非铝行业企业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正在或计划投资建设电解铝项目,在建及规划产能合计约900万吨/年。中国企业将成为推动全球新一轮电解铝产业布局调整的关键力量,电解铝行业“走出去”迈入新阶段。

07  进口保持高位,原铝规模化进口将成为常态

      2020年以来我国原铝进口量大幅增加,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2023年1-11月累计进口137万吨,较上一年大幅增长153%,主要来自俄罗斯(77.2%)、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预计全年进口150万吨,接近2021年历史最高水平。

     国内外比价关系是影响中国原铝进口的主要因素;另外,近年来国际局势也对全球原铝贸易流向产生了重要影响。继美国对俄罗斯铝产品加征关税后,2023年欧洲、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禁止或削减进口俄罗斯铝产品,迫使俄罗斯在全球寻找其他出口市场,中国是其主要目的地之一。另外,随着中资企业在海外电解铝项目陆续投产,产品存在回流中国市场的可能。我国原铝规模化进口将成为常态。

08  贸易壁垒多样化,铝产品出口须应对新挑战

     近年来,中国铝产品出口面对的贸易壁垒呈现多样化特点。2023年,反倾销或双反调查新增5起,涉及铝材及铝制品;美国依据“涉疆”法案扣留中国铝产品;欧盟CBAM正式生效并进入过渡期,在客观事实上形成绿色贸易壁垒;另外,欧盟CBAM引起的效仿效应在全球有扩大趋势,英国宣布自2027年起实施CBAM,未来全球范围内还有可能形成更多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铝产品出口面临新挑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材及铝制品出口国,建立科学有效的应对体系,争取国际话语权是营造良好外贸环境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国铝行业应对传统贸易摩擦案件已取得积极成果,巴西铝板带箔反倾销、泰国铝箔保障措施、泰国铝挤压材反倾销、哥伦比亚铝挤压材反倾销等案件均获得胜诉。面对新的贸易壁垒,铝行业须积极跟进规则研究,加强应对能力,主动作为,将贸易壁垒的刚性约束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中国铝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09  铝材出口降幅超过两位数,高水平出口成为主攻方向

    受主要经济体持续加息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海外铝消费整体低迷,终端领域去库存导致中国的出口订单减少,铝材出口在连续两年创新高之后,2023年明显回落,1-11月累计出口铝材480万吨,同比下降15.7%,预计全年出口530万吨,较上年下降13.8%。

     铝材出口占我国消费总量的10%以上,是我国铝消费的主要组成,也是我国铝加工行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稳住出口基本盘的同时,着力推进高水平出口,对于中国铝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0  绿电铝评价正式启动,中国铝工业减碳进程驶入快车道

     2023年3月31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绿色产品评价中心成立运行,6月20日绿电铝评价工作正式启动。该工作依据团体标准T/CNIA 0168-2022《绿电铝评价及交易导则》,对使用绿色电力生产的电解铝产品进行公开公正的定性评价及科学准确的定量核算。截至2023年底,共有60余家企业参与绿电铝评价及交易,申评企业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内蒙三省(自治区),核发评价证书51张,累计核准绿电铝额度265.19万吨,已登记交易信息30余笔,买卖双方逐步交收中。我国现有绿电铝产能完全满足铝材出口产品原材料的绿色需求,绿电铝产品已成为下游终端用户,尤其是汽车、新能源电池、3C电子领域的企业积极倡导低碳供应链、负责任采购和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首选绿色产品。

      绿电铝评价工作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推动铝行业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绿电铝评价工作在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也进一步加速推进了铝产业链绿色化发展进程,标志着我国有色金属绿色产品评价工作步入专业化、规范化的轨道。